由于霧沫負荷大而加快了煙氣流速,故液體流動就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狀態:1、液體進入絲網,并將1~2吋深的流動液池收集到絲網底上。此液池與圖1和圖2中流到A點的低速煙氣所積成液池相似。2、除A點外,起泡的液池隨著煙氣速度的增高而上升,并流進絲網除沫器。這時,液體占據了全部空隙,絲網內部全被浸沒,壓力降急劇上升,并有所循環。3、隨著煙氣速度的進一步加快,液池上升到網上表面,即B點,壓力降循環更加厲害。液體不再從下面自由流出,而在絲網頂部積上了霧沫。
以空氣穿過6吋厚的干絲網作基礎,實驗數據在雷諾數區域大于200時得出。如數值小于次數時,空氣速度和在六吋厚絲網上的低壓力降讀數就不能精確地測量。因而,為了確定低雷諾數的范圍,就得研究穿進絲網的壓力降(水柱)。這些數據列在圖5的左手部分。圖中還列入了對干充填床實驗數據。它們與畫出的曲線完全相符。大多數觀察數據點都與曲線1重合或挨近,為清晰起見,未畫出。至于特殊數據點,則不落在曲線上,其最大偏差約為25%。圖3的曲線2和曲線3表示采用相同設備來連續運轉。這些曲線均根據關于931和421型絲網除沫器的研究畫出,并指出了兩種絲網的基本結構的重大區別。第一種型式的絲網由各個波形層組成,每層實際上是以巢形雙層。421型則是這種典型的結構,它用曲線2表示。
另一種由曲線3表示,巢形雙層被隔成單格網層,并交錯彎曲(纏繞)。這樣不僅增大了相同絲的表面的有效空隙,而且也改進了金屬分布的均勻性,并減少了由于巢形雙層結構而出現的一根絲覆蓋另一根的現象,這樣壓力降則比相關式預算的稍高。這表明,絲的表面積更有效地接觸了煙氣流。從絲網除沫器的觀點來講,更重要的一點是,有效表面面積大就可改進絲數一定的絲網效率。931型就是這種專門的網結構。現在,其它幾個效率較高的絲網都是以這種樣式設計的。
絲網上的總壓力降是干網上的壓力降加上網內液滴負荷附加壓力損失之和。霧沫對壓力降的影響用圖4和圖5計算。雖然哪些曲線都是水柱曲線,較粘的液體以相同的氣速,可引起較大的壓力降。各曲線表示,在縱坐標上,增加的壓力降數量,由公式4獲得的,須加到從圖3中計算的干壓力降上。由于在一定的煙氣和液流中,不管絲網最終厚度如何,霧沫滲進絲網的距離是有限的,故縱坐標與充填料高度無相關。這是一種不同的方法在文章中報導濕充填塔里壓力降的情況,在那種濕充填塔里,液體向下流過全部填料深度與上升煙氣充分對流。在后一種狀態,液流的影響是作為一個校正系數,與計算好的總干壓力降相乘。